對比|合資品牌新能源滲透率不足自主品牌的1/10!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了18.8%。其中,自主品牌滲透率為36%,而主流合資品牌僅有3.4%。十倍的差距展現出目前的新能源市場格局,正呈現出一邊倒的趨勢。這會不會真成為彎道超車的拐點?
從廠商批發銷量來看,10月份新能源汽車突破萬輛的自主企車企有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車、廣汽埃安、小鵬汽車,分別售出80373輛、42133輛、24085輛、12064輛、10138輛。而在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的新能源車占據了72%的細分市場份額,10月份的零售為16318輛。
整體上看,上個月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為171.7萬輛,同比下降13.9%,環比增長8.6%。乘聯會認為,10月份銷量相比9月有所改善,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疫情平穩,解封有利于車市消費恢復;另一方面,是由于芯片市場在9月末逐步改善供給。
細分來看,自主品牌上個月的零售量為77萬輛,同比增長4%,環比上漲11%,市場份額為45.6%,較去年同期增加了8個百分點。絕對跑贏大盤,新能源板塊功不可沒。
豪華品牌的零售量為18萬輛,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11%。主流合資品牌的零售量達到77萬輛,同比下滑24%,環比增長12%。
乘聯會表示,自主品牌頭部企業產業鏈韌性強,能夠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壓力,變不利為有利,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
從廠商的單月零售量來看,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繼續占據著前兩名,但分別同比下滑了40.8%、19.3%。而自主品牌中,吉利依然是老大哥,長安緊隨其后,比亞迪雖然單月銷量不足9萬,但同比增幅達到了89.1%,表現最為亮眼。
對于大家比較關注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上個月的零售銷量達到了32.1萬輛,同比增長141.1%,環比下降3.9%,滲透率為18.8%。其中,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了36%,豪華品牌為12%,而主流合資品牌僅有3.4%。
從整體市場來看,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的走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市場馬太效應愈發明顯,作為拉動市場向電動化轉型的主力,自主品牌在不斷擴大自己的領先優勢。
另外,10月份乘聯會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18.8萬輛,同比增長141%。其中,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比重達到了30%。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僅特斯拉中國就出口了40666輛。
原計劃最快于11月開始投產的特斯拉德國柏林工廠,由于德國環境部提出需要再次進行公眾咨詢而不得不推遲開工,這也導致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要繼續“照顧”歐洲市場。
對于余下的兩個月,乘聯會表示,三季度汽車芯片供給的至暗時刻已經走過,但接下來車市仍面臨乘用車市場需求回暖強烈與芯片供給瓶頸的矛盾。從全年來看,傳統車預計將總體相對持平,車市主要動力來源于新能源汽車,預計會帶來百萬量級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