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查處一宗生產未經注冊且假冒他人廠名廠址的特殊化妝品案件,處罰金額高達125萬元。
據介紹,這是新《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新條例”)正式施行以來,也是近3年來,該局查處化妝品違法違規行為開出的最大罰單!
執法力度不放松,違法生產處罰重
“太后悔了,以后一定做到守法經營!這教訓太大了!”在白云區鐘落潭市場監管所辦案室里,某化妝品生產企業老板楊某滿臉通紅,額頭冒汗,一邊搖頭后悔喃喃自語,一邊簽收《行政處罰決定書》。
今年3月,在白云區市場監管局組織的化妝品高風險生產企業專項檢查行動中,鐘落潭市場監管所聯合鐘落潭鎮政府對某企業進行突擊檢查。檢查中發現,該企業正在生產未經注冊且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的特殊化妝品,涉案產品貨值超過5萬元。
經立案調查,白云區市場監管局最終作出罰款125萬元并沒收違法生產的化妝品的處罰決定。這是2021年1月1日國務院頒布新條例施行以來,該局依據新條例開出的最大罰單。
(執法檢查現場)
行業監管手段多,心存僥幸必被捉
近年來,規范化妝品行業生產經營秩序一直是白云區狠抓的一項重點工作。白云區市場監管局采取全覆蓋檢查、重點監管對象突擊檢查、雙隨機抽查和八小時外飛行檢查等多種手段,持續加強對化妝品生產經營環節的檢查力度,做到監管不留死角、不留盲區,讓冒險實施違法生產的行為無所遁形。
本案中,該企業假借他人公司知名度企圖在美博會期間賺取更大利益,心存僥幸冒險違法生產,殊不知早就被監管部門盯上了。
(違法生產的特殊化妝品)
據介紹,白云區市場監管局一直對化妝品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保持高壓嚴打的態勢。2021年上半年就行政立案147宗,2020年至今已有7家生產企業被吊銷化妝品生產許可證。
“新條例及配套規章對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及其監督管理予以規范,加大對化妝品生產經營各類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違法行為嚴重的處罰直至吊銷生產許可證。”據白云區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新條例還增加了對質量負責人、企業負責人等相關人員個人的經濟處罰以及對相關人員禁止行業準入的處罰條款,進一步加大了懲處力度,也讓監管部門有了更大的抓手。
下一步,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將全面推進落實新條例,進一步規范化妝品產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的同時,不斷加強對相關企業的幫扶服務,引導低端企業轉型升級,推動化妝品行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