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雪的茶遭兩地約談,新茶飲食安底線再失守
8月2日晚,有媒體報道稱奈雪的茶北京西單大悅城店、長安商場店出現蟑螂亂爬、使用發黑芒果、產品標簽隨意更換、手套不戴、抹布不洗等食品安全及衛生問題,隨即相關話題引發消費者熱議,同時受此影響,奈雪的茶8月3日股價跌逾10%,與上市之初相比,市值近乎腰斬。
涉事門店停業,遭兩地約談
針對媒體報道,奈雪的茶8月3日發布情況說明稱,公司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工作組,涉事的北京西單大悅城店與長安商場店當日暫停營業,并邀請市場監管部門上門檢查。
但對于此前媒體報道提到的蟑螂亂爬、使用腐爛水果、產品標簽隨意更換等問題,奈雪的茶給出的回應似乎有些敷衍。
對于出現蟑螂,奈雪的茶稱每月都會對門店進行消殺,此后奈雪的茶會和消殺公司進一步加大消殺力度;對于使用發黑芒過,奈雪的茶稱報道視頻中未看到相關內容,僅強調堅決不會使用不新鮮的原料;而對于生產時間標簽打成前一天,奈雪的茶則稱店伙伴的失誤打錯了時間,將更換自動校準時間的新設備;而對于后廚物料凌亂以及門店群內溝通食品安全事宜,奈雪的茶僅表示后續將整改自查。
多位網友對此情況說明并不滿意,直言“不像是道歉,像是在狡辯。”“這個道歉水平完全都在推諉”,還有網友表示“已經不止一次看到面包柜里有蚊子或者蟑螂爬來爬去了”。
而在8月3日,奈雪的茶也迎來了兩地市場監管部門的約談與檢查。根據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管局公眾號發布的消息稱,針對媒體關于奈雪的茶食品安全的報道,西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行業主管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檢查,責令企業停業整改,并立案調查,嚴肅查處。北京市西城區政府主管領導、西城區市場監管局對奈雪的茶企業負責人及所在商場負責人進行約談,要求相關企業要認真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從認識上找差距、從制度上找漏洞、從執行上找問題,針對問題進行整改,要落到實處,要經得起社會監督。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示,對此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立即部署開展對全省范圍內奈雪的茶門店和相關網紅飲品店專項風險隱患突擊檢查,并聯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位于深圳的奈雪的茶總部展開約談,要求奈雪的茶對轄下所有門店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對媒體曝光的問題、自查發現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抓好整改,對此次排查的問題限期整改。
同時廣東省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1787人次,檢查奈雪的茶及同類門店1233家,發出現場責令整改通知書33份,警告2家。
8月3日晚間,奈雪的茶對相關報道第二次進行回應。在官方微博發文稱,各地相關監管部門突查奈雪的茶186家門店未發現“地面有蟑螂”“用發黑芒果”“生產標簽標識錯誤”等問題。
同時奈雪的茶對全國603家門店啟動了全面自查,其中592家門店完成自檢,11家門店因疫情等情況未營業,通過自檢沒有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存在。
但操作區域地面、天花板(包括墻面)存在污漬,未保持干凈;空調風口存在灰塵,下水道存在輕微異味。冷藏、冷凍設備密封條不完整,設備內清潔衛生待加強,風口、濾網存在積灰情況。后廚部分設備、設施和小器具,清潔衛生待加強等為門店生產流程自檢表中主要失分項。
耐人尋味的是,8月4日早間,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注意到于2021年8月2日和2021年8月3日發表的若干新聞報道,其中包括北京兩家奈雪茶飲店的食品安全以及廣東省相關政府部門對某些奈雪茶飲店進行的食品安全評估,截至本公告日期,公司并無因新聞報道所提述的事項受到中國相關政府部門的任何行政罰款、處罰或執法行動。董事認為新聞報道所述事項不會對集團的營運及財務狀況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并非首次出現食安問題。2020年5月,有消費者反映在奈雪的茶南昌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店購買的“草莓魔法棒”中的草莓有變質情況,奈雪的茶隨即通過官網微博向消費者致歉。另外經過查詢,此前已有多位消費者通過網絡平臺投訴稱奈雪的茶飲品及面包中出現異物。
新茶飲食安問題頻發
近年來,蜜雪冰城、奈雪的茶、喜茶等新茶飲品牌異軍突起,既受到消費者追捧也收獲了資本青睞,但“食安問題”卻始終揮之不去。
無獨有偶,今年5月也有記者通過暗訪發現網紅茶飲品牌蜜雪冰城存在篡改開封食材日期標簽、違規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漿、茶湯等諸多食品安全問題。鄭州市監管部門隨即對鄭州市529家蜜雪冰城門店展開“地毯式”突查,根據檢查結果責令35家門店限期整改,責令3家門店立即停業整改,當場對9家門店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但究其原因,蜜雪冰城低利潤擴張以、加速開店、采用加盟店經營的模式都為食品安全帶來了隱患。然而對于奈雪的茶來講,一方面全國僅有600余家門店,另一方面奈雪的茶只采用直營模式,而且奈雪的茶動輒數十元一杯的售價也保證了足夠的利潤,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也曾強調“奈雪的茶是一個定位高端的品牌,產品也是健康的”,對比蜜雪冰城來講,奈雪的茶此次被曝出食安與衛生問題,似乎只能歸結于自身管理不善。
早在2018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然注意到部分“網紅奶茶”“網紅果汁”飲品店使用過期原料、衛生條件差、虛假宣傳等問題較為突出,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因此發布了《關于加強現制現售奶茶果蔬汁監督管理的通知》,督促各地飲品店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規范飲品制售行為,同時要求各地對現制現售奶茶、果蔬汁等飲品店加強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并嚴查違法違規行為。
然而時至今日,奶茶店遍地,同質化嚴重,新茶飲品牌似乎把心思都放在了開店擴張與營銷獲利之上,疏于管理,應付監管,置食品安全于不顧。但對于消費者來講,首先關注的即是食品安全,其次才是品牌、口味、服務等。食品安全與衛生問題應當是新茶飲品牌不可逾越的底線,底線失守,終將被消費者與市場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