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業標準守護兒童食品安全
兒童掛面、兒童奶酪、兒童醬油……你會特意為孩子購買帶有“兒童”字樣的食品嗎?近日,媒體調查發現兒童食品市場呈火爆之勢。在價格遠高于同類普通食品的情況下,部分家長依然熱衷選購專門針對兒童的食品。問題是,兒童食品是真噱頭還是真安全?
外包裝卡通可愛,內含的食物小巧精致,不時贈送的玩具深得孩子心,面對商家的營銷“操作”,有哪個兒童能輕易舍棄“舌尖上的美味”?對家長來說,飲食健康是選擇兒童食品的原動力,而“無添加劑”“助力成長”等字樣是采購的關鍵詞。來自《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84.8%的受訪者傾向于給孩子購買標有“兒童”字樣的食品。兒童食品當真有特效、助健康?
翻閱近幾年的相關報道不難發現,兒童食品潛存多重問題。其一,添加劑用量超同類食品。出于優化口感、增進食欲的目的,部分兒童食品悄悄提高添加劑用量,進而可能助長孩子出現偏食、挑食等不良習慣。其二,不實宣傳有誤導消費者之嫌。細究兒童食品的配料表,其營養成分與成人食品并無太大區別,偶有多添加的一兩種營養素于兒童的健康意義并不大。其三,高溢價現象間接擾亂市場秩序。定價規則缺乏明晰標準,兒童食品的價格一路高升。
一邊是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兒童食品,一邊是有旺盛需求卻徘徊不定的家長,是什么造成了二者的鮮明對照?概因相關行業標準的缺失。須知,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不同,兒童食品并非一種食品分類,僅是部分商家瞄準兒童群體所采用的營銷策略,屬自造概念。沒有相應的標準化認證制度,缺乏強有力的部門監管,一些食品便玩起了換裝術,身披“兒童”等便簽是常見伎倆。利用家長們愛子心切的樸素情感,深鉆行業標準缺失的制度漏洞,一些商家賺得盆滿缽滿。
兒童食品行業不應成為制度真空地!為了更好守護孩子的成長、家長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有必要及時為兒童食品立規明矩,以看得見的硬標準規范行業發展秩序。包括行業協會在內的各類組織有必要采取一致行動,在深入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身體發育特點制定明確標準,從而于根源處治理兒童食品行業的諸多亂象。
除了制定行業標準之外,教育家長掌握健康飲食知識也是重要一環。相較從各類兒童食品中獲得營養補充,或許家長可選擇更可靠的替代方案——通過日常的合理飲食和搭配為孩子成長護航。這就需要鼓勵各類機構多開營養課程,以專業教育指導家長正確選購兒童食品,科學進行飲食搭配。多措并舉,兒童食品行業方能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