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許林森報道:為進一步防控食品風險,提升食品監管層次,近日江蘇宜興市場監管局新建分局充分調研、精心準備、周密部署、頻出實招,著力構建嚴密的食品安全防護網,用“不放松”解決“不放心”,讓群眾吃的放心吃的舒心。

邁開“鐵腳板”,做到心中有數。為進一步夯實轄區食品經營主體數,該分局全面開啟了食品經濟戶口普查,分組劃片逐戶上門核實登記。從鎮區到鄉村、從大飯店到小餐飲、從線上到線下,重點對空掛“僵尸戶”、無證“黑戶”進行了清理取締,并根據規模大小、經營風險等級分類建立起名錄庫做好定期跟蹤。截止目前,已完成轄區食品加工經營戶90%的摸排比對。

打好“組合拳”,做到手中有招。重視宣傳引導作用,通過發放資料、簽訂承諾書和以案釋法多種方式,讓食品安全意識入心入腦。加強重點主體監管,提高風險高、條件差、人流大商鋪的檢查頻次。發揮網絡監測優勢,借助“互聯網+”監管平臺做好食品網絡經營的動態監測,對線上食品商戶的資質、經營范圍以及宣傳做好監督。擴大抽檢覆蓋領域,將百姓日常餐桌的美食、田間地頭出產的農產品、肉肥味鮮的水產品全部囊括在內,既有大飯店大超市又有小餐飲農村店,既有食品包裝的計量更有食品質量的把關。

啃下“硬骨頭”,做到行之有效。為改變人們對小餐飲、小食品、小作坊“三小”店固有的“臟、亂、差”的舊印象,著力打造“凈、清、優”新形象。該分局對小餐飲場所進行全面體檢,重點加強衛生狀況、人員資質、食材質量環節監管,突出集鎮、農貿市場、國道省道敏感區域巡查。深入排查農村小食品店,要求農村食品經營業主做好食品定期排查,重點排查有無過期、變質鼓包、標簽模糊等常見問題,達到食品經營規范的基本要求。以創建無錫小作坊“名特優”為契機,推動轄區小作坊的全面升級改造。在政策上做好宣貫,在改造上提供支持,在經營上做好指導,將“閘上米酒”“江氏月餅”“三鑫牛肉”等當地特產名聲打出去,讓小作坊成為地方特色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