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世界汽車共赴東方之約
又是一年收獲季。黃埔江畔,“四葉草”內,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如約而至。在全球疫情起伏反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在世界經濟艱難復蘇,海運物流不暢、原材料價格高起等挑戰下,進博會的召開意義非比尋常。11月4日晚,第四屆進博會在上海拉開帷幕。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習近平指出,當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要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支持世界各國擴大開放,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推動人類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習近平強調,中國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決心不會變,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方向發展的決心不會變。
進博會作為我國對外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在凝聚全球企業,共謀發展機遇中發揮了重要促進作用。4年來,進博會以強大的磁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溢出效應逐漸放大。一直走在擴大開放前沿的汽車產業,也正在攜手全球汽車產業鏈企業,尋求合作與共贏的新局面。
進一步擴大開放跨國企業增添信心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20周年。盡管仍受到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困擾,但今年進博會的規模與企業的參展積極性并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參展企業更踴躍,參展數量進一步提升。據了解,此次進博會共有58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參加國家展,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國別、企業數均超上屆。
4年來,進博會已經成為暢通國際經貿的重要平臺,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無疑增強了跨國企業在華發展的信心。通用汽車全球執行副總裁兼通用汽車中國公司總裁柏歷指出:“進博會給企業提供了一個高規格、開放性的平臺,通過展出尚未引入中國市場的產品,我們可以與中國消費者深入溝通,探索拓展未來業務發展的無限可能。”
“進博會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之一,體現了我國對外開放的信心與承諾,在推動跨國企業在華科技創新和商業發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公共事務與合資企業事務部負責人劉云峰告訴記者,“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進博會,向全球展示大眾汽車集團助力中國可持續發展和踐行碳中和目標的堅定承諾。”
作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受益者,特斯拉的感受更為深刻。“在中國向世界表明支持經濟全球化、實施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下,我們毫無顧慮地選擇了中國作為特斯拉在美國之外首個擁有本土制造產品的市場。”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說。
可以說,進博會舉辦以來,聯通內外市場、共享要素資源,為中國經濟,也為世界經濟發展匯聚了力量。在本屆進博會上,處處能感受到中國擴大開放為各方帶來的發展動力和機遇。
溢出效應增強惠及全球企業
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習近平指出:“中國歷來言必信、行必果。我在第三屆進博會上宣布的擴大開放舉措已經基本落實。”
4年來,進博會的舉辦不僅增添了全球汽車業在中國發展的信心,也給它們帶來了實打實的溢出效應。“進博會作為服務于‘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平臺,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溢出效應。博世連續4年以汽車展臺和家電展臺參展,通過進博會獲得了中國消費者和市場的廣泛認可。”博世中國總裁陳玉東表示,“得益于中國的持續開放,博世不斷深化‘根植本土,服務本土’戰略,包括把關鍵技術的創新和研發設置在中國。”
“今年第二季度,科思創的銷售額甚至創造了單季的歷史新高。公司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中國市場整體業務的反彈以及中國經濟的快速復蘇。我們相信中國將繼續保持我們全球最大市場的地位。”科思創首席執行官施樂文告訴記者。
“得益于中國強大的經濟推動力,特別是來自新能源汽車領域對激光產品的強勁需求,2020到2021財年,通快全球15%的銷售額由中國市場貢獻,中國市場躍升為德國以外最大的海外市場,中國銷售額同比增長了51%。未來我們將會持續擴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通快中國總裁楊剛表示。
相對于實打實的效益,更為重要的是,進博會讓跨國企業看到了未來在中國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米其林中國區總裁、首席執行官偉書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國公司在中國發展機遇增多。隨著中國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者需求逐漸增多。我們將抓住這個機會,與消費者共享一個更安全、更智能、更綠色、更愉悅的可持續未來。”
可以說,過去,我國汽車產業飛速發展吸引了眾多跨國企業扎根中國,而今后在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環境下,我國汽車行業、企業又將攜手跨國汽車企業實現更長遠和更高質量的發展。
聚焦“雙碳”與智能化汽車全產業鏈齊發力
進博會不僅給跨國企業提供了機遇,也讓更多最新產品和前瞻技術走進了中國市場。在汽車館,超過50家企業參展,世界500強及龍頭企業數量多達32家。作為今年汽車行業關注的主題詞,“碳達峰、碳中和”毫無意外地成為參展企業關注的焦點。
寶馬集團提出“到2030年平均單車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較2019年降低40%,減碳總額達2億噸”的減碳目標。融合了寶馬集團在數字互聯和綠色環保領域最新研發成果的旗艦車型BMW iX以及寶馬首款純電動四門轎跑車創新BMW i4現身展臺。
大眾汽車集團則以“零碳時代,智電未來”為主題,重點展示了集團在華的電動化攻勢、零碳發展戰略愿景以及在生產制造等環節的階段性成果,并帶來了包括大眾ID.家族、奧迪e-tron以及保時捷Taycan等車型。
通用汽車借本次進博會在國內首秀了其GMC純電悍馬超級皮卡;捷豹路虎強調了自己“重塑未來”的戰略,將加速電氣化布局;豐田汽車則全球首發了適于中國市場的高功率、長壽命氫燃料電池系統;沃爾沃卡車展出了搭載I-Save節油技術的首款即將本土化的旗艦型重型卡車FH460。
作為純電動汽車領域的標志性企業,特斯拉全面解析了上海超級工廠電機、電池、壓鑄、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車間生產制造流程。現代起亞展臺,更強調“氫+電”的戰略主題。展臺上既展出了包括氫燃料電池SUVNEXO、氫能智能無人運輸車、應急救援車等在內的氫能源產品,還有基于E-GMP電動汽車專用平臺打造的純電動車型IONIQ5和起亞EV6。
參展的零部件企業則致力于為整車企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產業鏈上下“氫”風勁吹,降碳、減碳方案“八仙過海”。
第二次參加進博會的佛吉亞,今年首次集結旗下內飾、座椅、汽車電子、綠動智行四大事業部參展。展出的智·臻座艙整合了佛吉亞集團座椅系統、內飾系統和歌樂汽車電子的專業技術。此外展臺上還展出了Symbio(森碧歐,佛吉亞和米其林共同出資組建)公司先進的燃料電池電堆技術,以及佛吉亞適用于輕型車和商用車的綜合儲氫系統解決方案。
重塑科技帶來了公司自主開發的最新130kW大功率PRISMAXII“鏡星十二”燃料電池系統及其配套核心零部件ELECTRA電堆;米其林展出了氫燃料電池耐力賽車Mission H24,以及兩款電動汽車專用輪胎“競馳EV”、“e·聆悅”;HRC則帶來了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四型儲氫瓶;偉巴斯特獨辟蹊徑首發(亞洲)了新一代可開啟太陽能全景天窗……
在展現汽車行業電動化的趨勢之外,智能化方面的成果也成為企業著重展示的內容。福特汽車帶來的升級版城市智慧互動模擬臺,可以利用停車、通勤、交通、安全和人口普查數據,將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可視化,幫助管理者更輕松地了解城市的交通情況;米其林展示了包含TMS輪胎智能傳感器在內的系列智慧互聯解決方案;現代摩比斯帶來中國首發的無方向盤移動出行概念車。
延續去年,今年進博會汽車展區繼續設置了智慧出行專區,更集中地展示了智能化對于汽車、交通行業的影響;首次設立的創新孵化專區,則全面引入了“小而美”、“黑科技”的境外尖端汽車產品技術。
在汽車展館,可以充分感受到智慧與創新的源泉涌動。智能產品、智慧出行、前瞻技術的輪番上演,也預示著汽車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本報記者 馬鑫 郝文麗 趙瓊《中國汽車報》(2021-11-08 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