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將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 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央廣網北京1月13日消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介紹,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勢頭。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完成352.1萬輛,市場滲透率達到了13.4%,同比增長1.6倍左右,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最快增速,其中私人消費占比接近80%,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質量品牌快速提高,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里程從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消費者質量滿意度與燃油汽車持平,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新能源乘用車銷售總量的74.3%,月銷過萬的車型也越來越多。此外,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全年實現新能源汽車出口31萬輛,同比增長3倍多,超過了歷史累計出口總和。同時,產業發展配套環境也進一步優化,截止2021年底,累計建成充電站7.5萬座,充電樁261.7萬個,換電站1298個,在全國31個省市區設立動力電池回收服務網點超過1萬個。
郭守剛表示,總體看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加速發展新階段,對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但也要看到,產業發展也面臨“雙碳”目標要求、國際競爭壓力增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等新形勢和新問題。下一步,工信部將和相關部門一道,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深入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系列政策舉措,全力推動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充分發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的機制的作用,制定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政策體系的有效銜接。統籌提升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加強與青海、四川、江西等省市溝通,協調推動加快國內鋰資源開發。根據雙碳目標“1+N”政策體系要求,組織編制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為行業企業提供指導。
二是加快推廣應用。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推動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領域新能源汽車比例。
三是促進跨界融合。推動電動化與智能網聯技術融合發展,加快5G信息通信、車路協同等新技術應用,開發更多適合消費者的休閑娛樂、生活服務、自動駕駛等功能。
四是提升產品質量。在質量安全、低溫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持續開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高服務水平、樹立品牌形象,讓消費者更喜歡買、更放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