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召回汽車9130萬輛
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強化產品召回監管 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主題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及相關專家對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和解讀。
堅守安全底線 保障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副局長王贇松表示,缺陷產品召回是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手段,到現在已經18個年頭,法規制度不斷完善,工作體系逐步健全,缺陷調查力度持續加大,召回效果日益顯現,有效消除了汽車和消費品產品安全隱患,切實維護了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不斷增強。
據王贇松介紹,在汽車召回領域,堅持深化改革和強化監管一體推進,完善召回管理制度、規范和標準,加強汽車遠程升級(OTA)技術召回監管,推進新能源汽車事故調查體系建設和安全評估。截至2021年底,累計召回汽車9130萬輛,問題主要集中在電子電器、發動機等總成。
而在消費品召回領域,出臺《消費品召回管理暫行規定》,構建統一的全國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體系,健全缺陷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產品安全風險研判,夯實缺陷調查技術支撐,探索電商平臺消費品召回監督與安全共治機制。截至2021年底,累計召回消費品8027萬件,電子電器、食品相關產品、兒童用品分列召回數量的前三位。
落實“雙碳”戰略 機動車排放召回步入正軌
據了解,近一段時間,我國陸續推出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機動車碳排放量對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具有重要影響。為了降低機動車排放污染物帶來的空氣污染,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生態環境部制定并發布了《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王贇松介紹說,《規定》實施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與生態環境部密切合作,機動車排放召回工作步入正軌。一是加強政策宣貫。通過主流媒體發布《規定》解讀,聯合生態環境部召開政策宣貫會,起草《〈規定〉要義》,從不同層面促進行業和社會公眾對排放召回的理解和認同。二是建立合作機制。加強兩部門機動車排放信息的互通與共享,建立聯合技術會商機制,明確召回監督流程和技術標準。三是加大監管力度。針對部分車型曲軸箱強制通風裝置、還原劑儲液箱、三元催化反應器、車載自動診斷系統OBD等重點排放零部件加強監管,截至2021年底,共召回車輛144萬輛。
突出新能源汽車 推動產業行穩致遠
王贇松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產業體系日趨完善、企業競爭力大幅增強,成為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據統計,2021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行業最大亮點,連續7年銷量全球第一。據介紹,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
王贇松表示,新能源汽車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關系企業信譽,關系國家形象。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與保障體系不斷健全,車輛安全運行水平穩步提高,每萬輛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率持續呈下降趨勢。
“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呈現出新的安全特點,市場上有些車輛出現了電池化學穩定性、再生制動、碰撞兼容性等新型風險類型,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加強監管。”王贇松表示。
據介紹,市場監管總局建立新能源汽車事故報告制度,組建新能源汽車事故調查協作網,制修訂《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相關標準規范,加強新能源汽車共性安全問題研究。到目前,累計召回新能源汽車229次,涉及車輛198萬輛。車輛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制造與設計缺陷、機械損傷、高溫、外短路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安全隱患。市場監管總局將持續關注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加大技術研判和缺陷調查力度,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繁榮健康、安全有序發展。
統籌安全與發展,助力企業質量提升
王贇松表示,據統計,99.9%的汽車召回和50%以上的電子電器產品召回,都是產品符合標準但經使用后發現仍然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這需要企業在設計、生產及售后服務等環節持續進行技術改進與質量提升。
據王贇松介紹,市場監管總局積極探索“發現產品缺陷—提出產品安全規范建議—實現質量提升”的工作思路。針對企業內部質量安全管理問題,推動企業深化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提升缺陷分析和識別能力,累計引導汽車企業2400余次、消費品生產企業3400余次的技術改進。推動部分企業設立由公司一把手牽頭的產品質量安全委員會,厚植質量安全文化。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加強產品安全測試,推動汽車產業鏈質量升級。
王贇松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從5方面加強召回工作:
一是完善全國統一管理、分級實施、權威高效的召回管理機制。夯實召回技術支撐體系和實驗室建設,加強對全國消費品召回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二是加大召回監管力度。以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商用車、電子電器等為重點,加大行政約談、現場調查、技術交流和工程分析試驗力度,督促生產企業切實履行產品安全主體責任,守住產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底線。
三是推動產品安全監管創新。針對智能網聯技術發展新趨勢,創新召回管理手段,完善產品事故強制報告制度,強化物聯網產品安全與召回監管研究。啟動沙盒監管制度試點,提升召回監管效能,督促企業不斷創新,提升產品設計、制造水平,降低產品安全風險,維護公共安全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四是針對商用車、重點消費品等產品,加強共性危害識別和試驗驗證,聚焦重點產業集聚區和產業鏈,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幫助中小企業消除產品安全隱患,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和區域高質量發展。五是加強產品安全與召回宣傳。組織產品安全與召回論壇、“六一”主題宣傳、專家政策解讀、安全技術解析等活動,運用多種媒體形式,廣泛開展產品安全常識和召回科普,提高消費者產品安全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