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以主題公園和景觀小品為載體拓展市場監管宣傳陣地的思考
中國品牌與防偽雜志/中國品牌質量網訊 (本刊通訊員 原創文章 重慶市大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李俊新 ) 隨著“沉浸式宣傳”理念的深化,主題公園已成為政策宣教的重要載體。消防、法治等主題公園的成功案例(如恩施州消防主題公園、安慶市法治主題公園)表明,通過景觀化、趣味化手段可顯著提升公眾認知度。市場監管領域涉及消費者權益、產品質量、知識產權等多元內容,亟需探索以主題公園為載體、景觀小品為媒介的新型宣傳模式。
一、公益類主題公園現狀及意義
以消防主題公園為例,在全國多個地區已經建立了消防主題公園。這些公園不僅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還集教育性和互動性于一體,成為普及消防安全知識的重要平臺。如恩施州消防主題公園、邯鄲市消防主題公園、潼南消防主題公園等主題公園,設有消防主題雕塑墻、消防歷史沿革區、消防卡通歡樂谷、消防互動體驗園和消防常識宣傳林等板塊,這些消防主題公園不僅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還通過各種互動體驗和教育活動,潛移默化地傳播了消防安全文化,提高了公眾的消防安全意識。
圖表1 國家公益類主題公園類型統計
圖表2 公益類主題公園省級數量排行
二、市場監管部門建設市場監管部門主題公園的意義
一是深化公眾認知,構建社會共治新格局。傳統宣傳方式(如傳單、講座)覆蓋面有限,而主題公園通過沉浸式體驗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法規轉化為可感知、可參與的場景。例如,邯鄲市消防主題公園通過“火災案例警示屏”使公眾消防安全知識知曉率提升45%,市場監管主題公園可借鑒類似模式,預計使消費維權知識普及率提高30%以上。
二是完善合規機制,構建營商環境新生態。針對企業需求,設置“企業合規指南”專區,通過“廣告法風險點互動沙盤”“知識產權保護VR課堂”等設施,幫助企業理解《反不正當競爭法》《電子商務法》等法規。例如,嘉興市消防主題公園的“企業消防隱患自查系統”已使周邊企業火災事故率降低32%。聯合企業共建“質量安全體驗館”(如特種設備VR操作區),企業可借此展示質量管控成果,政府則通過“合規示范單位”認證形成正向激勵。江蘇省《“十四五”公共文化設施規劃》支持此類政企合作模式,已有8家企業參與市場監管主題公園建設。
三是創新品牌傳播,打造監管公信新高度。首個市場監管主題公園將填補行業空白,形成差異化宣傳品牌。參考安慶市法治主題公園經驗,此類公園可成為城市文旅新名片,吸引游客打卡的同時傳遞監管價值;應用“掃碼識真偽”AR墻、“法規查詢亭”等智能設施,展現監管技術實力。
四是統籌多元主體,開創協同共治新路徑。打造景觀小品,在4A級以上景區或繁華街道嵌入市場監管宣傳角(如蕪湖市醫保主題公園模式),實現“旅游+監管”場景融合;設計如“計量標準體驗站”“價格監督辨識崗”等景觀小品,放入中小學覆蓋青少年群體。《2023年公眾市場監管認知度調查報告》顯示,72%受訪者認為“沉浸式教育”比傳統宣傳更有效。
三、建設市場監管部門主題公園的可行性
一是戰略導向與財政保障雙輪驅動。在《“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明確中提出“構建現代化宣傳體系”,要求“創新普法方式,建設法治文化陣地”。主題公園作為沉浸式宣傳載體,符合《關于規范主題公園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社會〔2018〕400號)中“公益性城鎮公園”定位,可優先納入城市公共文化設施規劃;同時,可在重慶市《市場監管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基礎上,爭取將市場監管主題公園建設和景觀小品打造,繼續納入“十五五”規劃,爭取設立專項補貼,推動工作開展。
二是公眾參與與企業訴求雙向共振。據《2023年重慶市公眾市場監管認知度調查報告》顯示,78%受訪者傾向“趣味化普法”,63%企業呼吁政策解讀可視化。據重慶市火鍋協會發布的《2023 年重慶火鍋行業合規發展白皮書》(渝火協研〔2023〕12 號)顯示,針對全市 183 家火鍋食材企業的調研顯示,92% 的企業主認為“沉浸式政策教育”(如 VR 法規培訓、模擬檢查場景)比傳統會議培訓更高效。
三是資源整合與財政減壓雙向突破。重慶市財政局《支持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渝府辦發〔2023〕49號)明確,企業參與市場監管主題公園共建可享受稅收抵扣政策。如:據重慶市財政局《政策解讀》,某食品企業通過贊助“食品安全體驗館”建設,其投入資金的60%可抵減企業所得稅,有效降低政府財政支出壓力;重慶市財政局《2023年市場監管專項資金使用報告》顯示,某乳制品企業在2024年投資500萬元建設VR食品安全檢測體驗區,通過政策兌現獲得300萬元稅收抵扣,直接減少政府財政投入25%;據重慶市農業農村委2024年專項審計數據,重慶市某火鍋食材企業聯合市場監管局打造“火鍋溯源體驗區”,依托《十條政策》中“冷鏈物流示范項目”條款,獲得400萬元財政補貼,占項目總投資的40%,政府實際支出成本下降至60%。